浮雕简介

2025-01-03

先秦科圣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因其在科技方面的成就被学界誉为“科圣”。曾有两院院士在仔细研究墨子的科技成就后说:“2300多年前的《墨经》……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墨子的论述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力的合成、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极限概念、几何定义和逻辑推理等,其时空理论与现在的“相对论”颇为接近,比牛顿提出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早了近两千年。这将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勤于实践,培养科学精神。

0先秦科圣.jpg-改.jpg


求真主题——

程门立雪

       这则成语出自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意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程颐、程颢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日,学生杨时和游酢前来求教,见老师在屋内打坐,不忍惊扰,便在门外等候。不料天降大雪,等老师醒来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这时,杨游二人才踏雪进门。这则成语告诉人们,在求学路上,只有虚心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它将引导学生树立尊师重学、谦逊好学的观念,、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7程门立雪.jpg-改.jpg

禾下乘凉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遍布世界。他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亲力亲为,就是为了通过杂交水稻的研究,提高水稻产量,解决我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袁爷爷说:“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一人多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这个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就跟我的助手在一起,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它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社会问题,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投身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努力奋斗。

6禾下乘凉.jpg-改.jpg

崇善主题——

杏坛讲学

       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地,是其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的象征。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增修祖庙,在孔庙大成殿前设“坛”,周围环植杏树,故称“杏坛”。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倡导以善待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教育人们要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这一场景引导学生树立善良正直的品格,成长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5杏坛讲学.jpg-改.jpg

坐堂行医

       坐堂医起源于汉代名医“医圣”张仲景。其传世著作《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辩证论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的根本。而在张仲景所在的年代,大夫都是背着药箱到病人家中诊治。时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心系百姓,特设初一十五两天在衙门大堂为百姓诊病。后世即把坐在药铺为人看病的大夫称为“坐堂医”,中药店自此被称为“堂”。张仲景济世救人、仁爱无私的精神,也将激发学生对医学与公益事业的尊重,培养心中有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在未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秉持善念,为社会贡献力量。

2坐堂行医.jpg-改.jpg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运·礼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儒家先贤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即天下应是人们所共有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共存共赢,也正与天下大同的理想相契合。这一思想培养学生树立大局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公平,坚守正义良知。关心人类命运,逐渐形成全世界全人类命运与共、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3天下为公.jpg-改.jpg

爱美主题——

兰亭雅集

       雅集是古代文人雅士吟咏赋诗、议论学问的集会,是他们的风雅生活范式,也是其对于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表达。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正值古人“修禊”祈福、涤旧荡新之际。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士族子弟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制序作书等。王羲之所书《兰亭集序》传世,也让兰亭雅集传承至近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雅集之一。这一图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升艺术修养,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追求内外兼修的美好品质。

1兰亭雅集.jpg-改.jpg

踏雪寻梅

       这则成语讲的是在雪地中顺着腊梅的香气寻找梅树踪迹。相传诗人孟浩然受到好友王维“诗之精灵在四周”的启发,决心细心观察景物,尤其是梅花,以求写出佳作。张岱的《夜航船》中记载,孟浩然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后用此来表达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这个典故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欣赏并追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8踏雪寻梅.jpg-改.jpg

文质彬彬

        这则成语最早出于《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言语粗俗,然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书呆子,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这一成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与知识积累,努力成长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高尚品格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4文质彬彬.jpg-改.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