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帆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022-08-30

北京市三帆中学(北京师大二附中初中部)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以党的全面教育方针为指引,以西城区教育两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二附中发展规划(2021-2025)》为工作推进的具体依据,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耕课堂教学,落实五育并举,研究重点环节,在扎实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基础上,选点突破,更进一步。  

 

一、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建设

1.根据《北京师大二附中发展规划(2021-2025)》设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拟定方案,适时推动落实学校组织结构变革,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增强教育教学专业研发职能。

2.以各部门学期工作计划机制推进学校规划按进度实施,以“学习发展规划,研讨实施策略”为主题开展行政会干部例会学习,推进学校发展规划扎实落地,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3.梳理学校管理制度,按照“必要、有效、简捷”的原则简化约束性制度,按照“底线控制”原则出台学校师德行为规范和教学诊断办法,按照“多元、及时、系统”的原则启动学校激励性制度建设,逐步认定和剔除过时的和“双不利”的制度,以优化制度,进一步激发师生活力和创造力。

4.启动学校第一届教育教学年会,初高中联合开展,在学段教育中求同存异,增进相互了解,增强教育针对性,扩展合乎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分享平台和机制。

 

二、德育工作和学生发展指导

1. 用好学校2022版《班主任工作指南》,结合学期工作实际开展班主任团队学习和交流分享活动,继续开发建设《班主任心理工作指导手册》。

2.依托德育小组等团队,推进研讨初高中德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在现有工作实际基础上,初步建立理论框架和目标维度,设置各学段和各阶段的教育重点主题和内容,明确实施路径和职责分工。

3. 进一步整合优化入学教育方案,用好起始效应,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做好阶段接力和激励,做好新生入学适应性指导。

4. 长期坚持“四个良好习惯”培养,加强习惯培养的过程指导和经常性反馈巩固,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扩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内容。

5.推进德育课程建设,梳理优化班会课程体系,探索构建课后服务德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教学设计、表现性作业设计、日常班级事务规划和专题劳动实践安排进行整合,多样化落实劳动教育。

6.丰富学生评价维度,创新学生评价的呈现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成长在校园里显著地“被看见”;在师生互动中关注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保障的意见和建议,在学代会中设置学生提案环节,引导学生以学校主人翁的精神建设性地进行意见表达,让学生的创想进一步“被听见”。在“被听见、被看见”的氛围营造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和激励性成长环境。

7.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规范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开展常见病预防;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积极心理氛围建设、团体辅导和必要的个体咨询与指导。

 

三、教学研究和科研课题推进

1.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召开初三年级工作研讨会和初二学考工作研讨会,基于学情分析、中考导向分析、命题分析等分层目标,分类施策,分段安排,做好整体统筹、重点攻坚。

2.统一理念和原则指导下分学科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系列学习研讨活动,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不断推向深入;发挥内部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资源优势,继续聘请学科专家或教学顾问为学科教研和实践探索提供专业支持。

3.以“基于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行动研究”为题开展全校性规划课题研究,各学科各备课组分工协作,以实践问题的逻辑链提出研究的子问题,整合现有市区立项课题,编制总体研究规划,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行动研究。

4.积极筹备西城区科研月三帆中学专场活动,阶段总结梳理学校在义务教育新政背景下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认识和实践成果,推介一批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课。

5.持续推进提质增效,“课堂是根本,作业是关键”,在吃透课程标准下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在发挥作业的教学功能上减负增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6.总结初高贯通课程和教学情况,优化贯通课程设计和教育管理举措;与相关小学合作开展小初衔接课程实践探索;结合新课程方案,探索艺体课程新发展;在“整体统筹、丰富多样、方便选择”的基本原则上继续建设课后服务课程;各学科合作,深化和优化学校阅读课程体系建设。在实践探索和深化学习的基础上迭代学校《课程方案》,初步形成《北京市三帆中学课程方案(2022版)》。

7.支持教研组、备课组作为专业学习和教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发挥功能,支持两个校区共同教研,教研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追求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体自觉。

 

四、行政服务和人事管理工作

1.     积极参与人事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调研和建设工作,为教师评价、职称评定、专业发展规划等提供丰富信息资源。

2.     设计程序,提前计划,创新宣传,积极主动开展新教师招聘和优秀骨干教师引进工作,为学校后续发展做好师资队伍的保障。

3.     依托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多渠道调研师生需求,实事求是、合乎规范、积极主动地落实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不少于5件。

4.     与教育教学部门协作,用好内外部资源,积极讲述学生成长故事,分享教师从教感悟,展示学校教育文化。

5.     开展校园例行巡检巡视工作,规范巡检巡视台账和工作对接,主动发现校园安全隐患和校园浪费现象,根据需要,及时向各部门、处、组反馈情况,常态化开展绿色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

 

五、智慧校园和后勤保障工作

1.     按照“基本建成基础数据统一、多校区一体化访问、差异化使用、多终端使用的智能应用环境,初步建成具有丰富反馈的数字化教育教学支撑体系、基于网络的评价体系、智能优化的办公和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加快智慧校园前瞻性规划和应用场景调研,积极做好基础环境建设方案的拟定。

2.     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后勤保障基础上,积极对接公交集团项目组和西城教委基建中心,深化校园新增空间的设计,做好与设施条件的匹配对接和过程手续的协助办理,掌握建设过程情况和一手资料,以便后续使用和维护。

3.     规范暑期改造工程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做好后期环境检测和质保期巡检巡查,保障工程质量,保障有效服务师生使用。